当前位置 主页 > 轻变SF页游 >

五毒之中邪恶的蜈蚣,怎料在中医的手里,却成为了肝癌的救命良药

作者:私服传奇网页版 来源:www.szlyw.com.cn  点击:66

蜈蚣,这一毒虫之物,一直以来都被人类定义成邪恶的角色。小时候看倩女幽魂时,金袍法师化身成千年蜈蚣的恐怖场景让如今的自己依然历历在目。

蜈蚣,百足之虫,样貌丑陋,其邪恶身份很早就定型了。早在秦朝之前的巫蛊之术中,蜈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这里的”蛊”其实就是一种毒虫,所说的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的毒素去害人,因为古时候缺乏医学知识,所以人们才将这一现象和巫术联系到一起。而这里的蛊中,最常见的毒物就包括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等。

制作巫蛊就是将这些毒虫放在一个容器中,密封十天,开封后存活下来的那只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蛊的首选,然后经过饲养最终就是蛊,把它的粪便放在别人家的水井或粮食里吃了的人肚子里就会长虫,慢慢身体虚弱而死。

蜈蚣,在制蛊时胜出并最终成为蛊的概率是极高的。

蜈蚣,除了它邪恶的一面以外,几千年来,在中医上它扮演着“以毒攻毒”的作用,被中医用来治疗大量的疑难杂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蜈蚣的“邪恶的毒”。

中医对蜈蚣的认识

关于蜈蚣的药用信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属于治病且有毒的药物,

《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辛温,生川谷。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此外,历代本草如《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诸多药学著作均有蜈蚣" 有毒" 的记载。

中医认为,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痉挛抽搐

由于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治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2.用于疮痛肿毒、瘰、结核

蜈蚣能以毒攻毒且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用蜈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治毒蛇咬伤,可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湿顽痹

蜈蚣亦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治疗顽痹疼痛可与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

4.用于顽固性头痛

蜈蚣能搜风通络止痛。治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常常配伍天麻、川芎、白附子等。

二 蜈蚣“邪恶的毒”

蜈蚣的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毒液,二是蜈蚣虫体本身。

作为药用的蜈蚣,常常为其干燥的虫体,所以说,中医对蜈蚣毒的认识更多的是属于对蜈蚣虫体本身的毒性的认识。

1.蜈蚣的毒液

蜈蚣毒液是蜈蚣头部颚足毒腺分泌的液体,蜈蚣毒液的毒力属于高毒范围。蜈蚣的溶血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毒液之中。

蜈蚣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两种类似蜂毒的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传奇sf网页游戏,能引起过敏性体克和心肌麻痹, 并可抑制呼吸中枢。 蜈蚣在捕捉食物或自卫时, 用锋利的毒颚刺入捕猎对象的身体,分泌毒液使猎物麻痹,然后咬食。

*被蜈蚣咬伤后,会引起伤口周围红肿、疼痛等,并持续数小时, 甚至可波及附近淋巴结肿大。

蜈蚣咬伤的中毒症状包括:

1)皮肤表现:疼痛、烧灼感、痒、红斑、充血、皮下出血、水肿、表皮坏死、脱皮。

2)非皮肤表现:严重者有头晕、恶心、呕吐, 甚至因剧痛而引起心率和呼吸不规则。

但让人庆幸的是蜈蚣每次咬人时排毒量很小, 故一般不致于致人于命。

2.蜈蚣虫体的毒性

蜈蚣虫体的毒性相较于蜈蚣毒液而言就低了很多了,但是其毒性的产生也离不开气毒液中同样具有的成分如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及多肽毒素等。

这些成分,是食用蜈蚣产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神经毒、肝肾毒性、过敏性休克和心肌麻痹,并可抑制呼吸中枢的物质基础。

例如:组织胺是机体自身的一种传导物质,与系统性炎症、变态反应有关。长期大量服用蜈蚣药材可能导致过量摄入组织胺,引发过敏性中毒。

此外,蜈蚣毒液中含有蛋白水解酶、磷酸酯酶等溶血性物质,具有多种水解酶活性,这些水解酶均能不同程度破坏内脏组织和血液循环系统,迅速造成组织损伤和溶血。

三 食用蜈蚣的安全剂量

总体而言,蜈蚣虫体的毒性剂量较大,用其干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不能测出LD50。

蜈蚣研粉口服的最大耐受量(MTD)为9.96g/ kg 生药。服药后实验动物未有明显行为异常,无动物死亡,此量相当于推荐成人临床用量的140倍(按临床生药用量5g /d成*质量 70 kg 计算)。

以推荐临床成人日用5倍的剂量,给小鼠连续服用少棘蜈蚣1个月, 动物体质量、血色素、内脏器官均无异常变化。此剂量相当于50kg体质量的成人日用少棘蜈蚣量25~50g(相当于34.2~68.4条)。

口服蜈蚣粉50g/kg(相当于50kg *临床用量5条蜈蚣的7~13倍),动物服未出现死亡。

研究还证实,以相当于成人日用25条的剂量(超过推荐成人日用量剂量10倍)给动物用药30天,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与对照组无差异,由此认为药材蜈蚣无致突变作用。

上述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口服蜈蚣具有较大的安全剂量,但其临床的常用量为3~5g,蜈蚣粉的临床常用量为1~3g。所以在应用中仍需谨慎对待。

四 以毒攻毒,蜈蚣常用于肿瘤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蜈蚣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促使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以及调节免疫等多途径来发挥抗肿瘤作用。蜈蚣多种提取物以及从中分离得到的多种化学成分及蛋白质与多肽对肝癌,胰腺癌,舌癌,喉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多种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蜈蚣入肝经,具有通络散结,以毒攻毒的功效,在治疗肝癌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

比如邬晓东用鳖甲蜈蚣汤治疗原发性肝癌[1]。蒋士卿选用阳和汤加蜈蚣作为基础方治疗骨癌有较好疗效[2]。周仲瑛教授用蜈蚣与僵蚕、制白附子、全蝎等相伍而成牵正散,治疗脑瘤,既可以祛伏风,又能透邪毒,散顽痰,直中病机要害[3];

在用于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上常与解毒消痈药配伍,且用之不可过量,时间不宜过长,中病即止,抗肿瘤疗效要优于单药的使用。如:

蜈蚣配全蝎可治疗脑瘤、中晚期肿瘤以及肿瘤疼痛的患者;

蜈蚣配土贝母两药相伍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

蜈蚣配僵蚕治疗脑瘤病等;

蜈蚣配莪术可缓解慢性白血病肝脾肿大等;

蜈蚣配鳖甲治疗原发性肝癌;

蜈蚣配阳和汤治疗骨癌;

蜈蚣配全蝎、土鳖、水蛭等虫类药治疗结肠癌等

等等,以上的配伍都是可供参考的配伍。此外,在用量上一般为 2 条,不超过5 条,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见效适度为准。

……
Copyright © 2007-2012 sf传奇页游 版权所有